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
文章字数:1069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一句句深情话语、一次次亲切鼓励,传递着春风拂面般的温暖;一个个暖心举动、一项项帮扶举措,恰似绵绵春雨,让广大残疾人心田滋润、满怀希望。
  春风拂面般的温暖:“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2019年5月16日,人民大会堂,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与会代表并合影。
  队伍前排,一位身着军装、眼睛上蒙着厚厚纱布的年轻人站得笔直。他叫杜富国,在2018年10月一次排雷任务中,不幸失去双手双眼。
  尽管眼前漆黑,杜富国仍能清晰感觉到总书记走到了他的身边。
  “主席好!”杜富国声音洪亮,伸出残缺的右臂敬了一个特殊的军礼。总书记左手握住杜富国的手肘,右手轻拍他的肩膀。
  暖意融融,大爱无言。
  两个多月后,杜富国获颁“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在中央军委举行的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将英模奖章挂在杜富国胸前,还仔细整理了绶带。“把身体养好。”总书记叮咛。
  这两次会面,距离杜富国身体残疾不过半年多。总书记给予的温暖支撑着他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细微之处见真情。这种真情,始终如一。
  当年,梁家河有个孩子叫灵娃,智力上稍有缺陷,有时会与村民发生冲突,被人欺负。
  灵娃妈总担心孩子惹事。没想到,北京来的知青习近平一直对灵娃很和气,始终笑眯眯对待这个孩子。有时,灵娃抢了他的东西,他也从不生气。
  “有近平在这儿,灵娃反而不受欺负,愉快自如多了。”一同下乡的知青回忆道,习近平同志回北京上大学,灵娃爸妈“哭得最伤心”“就好像自己一位亲人要远行一样难过”。
  1993年,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从福建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得知灵娃生活困难,还专门留了钱。
  真心换真情。
  1975年10月,习近平同志离开梁家河那天,行动不便的残疾村民石玉兵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过来话别。习近平同志一眼就在人群里看见了石玉兵,马上抢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眼里蓄满泪水。
  从黄土地一路走来,对残疾人群众的关爱历久弥深。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得知仓山区上渡街道有一位病退的残疾职工林孔香,妻子患病致残,18岁的女儿有智力障碍,一家人生活很艰难,便与区里有关负责人商量,由民政部门调剂了一间商业店面租给林孔香,让他经营食杂店,并为他办理了相关补助。
  “对这样有特殊困难的人,政府要特别关心,多为这些人‘雪中送炭’。”习近平同志说。
  这样的“特别关心”和“雪中送炭”,在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经历中屡见不鲜。
  主政福州,习近平同志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现场办公做接访工作,为前来求助的一位七旬老人协调了生活补贴,并请福利院妥善安置她两个视力残疾的孩子;(下转第五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