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贴近生活 新材料创新“落地”
首届新材料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在哈路演
文章字数:1028
  本报讯(记者 周辰)8月3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举办首届新材料创新大赛。经过两轮评选后,18个优秀项目进行了路演。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优秀项目贴近生活,直击生活中的痛点,新材料技术的创新“落地”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破解锂离子电池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难题
  深圳大学博士后刘畅带来的新一代耐高温安全电解液创新制造项目,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锂离子电池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进行了破解。
  刘畅告诉记者,常年处于高温地区的广东、海南等地在使用锂离子电池设备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电池的核心——有机电解质材料对电池的高温安全及循环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电解质角度入手解决电池的高温安全问题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液态电解质因碰撞、过热、内部短路等情况造成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刘畅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型哌啶离子液体电解质,该电解质具有更优的耐高温、高压特性,并且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该电解质合成步骤短、成本低,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他们的产品试验能够应用在-20℃到60℃的极端环境之下。刘畅表示,他从哈工大博士毕业后来到深圳大学,下一步他将研究方向扩展到低温环境下的电解质材料创新,将新材料新技术的福音用于造福家乡父老。
  湿滑水凝胶材料让医疗过程更精准
  在采访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报的强韧湿滑水凝胶材料的高精度制造及生物医疗器械研发与应用项目时,记者了解到,水凝胶材料因其具有与生物软组织相拟的软、湿、滑等特性,成为制造生物医疗器械的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可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生物粘附、隐形眼镜以及生物传感等。
  目前,该项目已在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借助3D打印技术,将湿滑水凝胶组织器官模型应用于术前模拟,让医疗过程更为精准。未来该新材料可能应用于人体的组织工程支架,能够让使用者有更舒适的体感。
  金属燃料电池为应急情况提供更稳定的便携电源
  海南大学团队带来的长续航、便携式金属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电堆应用项目,被团队成员称为“电池的不老仙丹”。项目负责人表示,在户外,特别是野外工作,更多使用的柴汽油机发电,有噪声大易暴露、红外信号明显等痛点。相比之下,金属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在极端温度下也可正常使用且安全性高。
  金属燃料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也有配重高、成本高、长期自放电等劣势。该项目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使金属燃料电池能够在海上救援、野外单兵训练、水下探测等场景下提供稳定的便携式电源。目前,已有企业尝试应用该项目。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