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持续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奋力谱写哈尔滨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文章字数:1576

  金河湾湿地上空的醉人晚霞。  张本盛摄

  ■本报记者 李木双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近几年,哈尔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斐然。2022年,哈尔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其中优同比增长32天;水质优良率达8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蜚克图河、少陵河持续消劣,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局将持续推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不懈努力。
  直面挑战,发挥省会带头作用,全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哈尔滨将乘势而上,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头作用,综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姜滨表示,哈尔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受北方气候条件限制,供暖期长、散煤焚烧、秸秆露天焚烧等问题使得大气环境治理难度大,污水、垃圾、畜禽粪污收储转运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仍需推进。只有直面挑战,科学应对,全力贯彻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部署,才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按照“紧扣一条主线、打好两场硬仗、做好三篇文章、加快四个转变、健全五个体系”的“12345”工作思路,哈尔滨市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哈尔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和气候变化规律,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全市正在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清洁安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的目标。
  随着哈尔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际湿地城市”“冰城夏都”的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23年春节期间,哈尔滨接待外地游客236.6万人次。“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166.9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游客将哈尔滨作为目的地。
  践行“两山”理念,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松花江百里长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太阳岛地区综合整治改造等一系列规划和方案,全力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山青水美环境宜人的“宜居幸福之都”。
  八个方面同时发力,谱写哈尔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
  要下好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需要多方面合力。姜滨表示,2023年,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在持续加强多部门合作的同时,深入开展整改任务攻坚、空气质量提升、秸秆禁烧、国考断面消劣、农村环境整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领域执法、强化工作落实“八大行动”,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实现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重污染天数不超过11天,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劣五类持续清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排4300吨、530吨的生态环保目标。
  在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工作的同时,严控“两高”项目。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协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建立市局管理与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持续推进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双公示”。
  全面实施“一企一策”“一域一策”清单制执法和“6合1”执法模式,用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抓好环保督察整改,严防问题反弹回潮。
  突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持续推进全流域治理和五大专项整治,开展国考断面水质消劣行动,推动松花江新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立法工作。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全力保护黑土地。加强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强化环境风险防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世界环境日宣传海报。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