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柳絮·杨花·柳花
文章字数:2358

  □衣殿臣

  说起柳絮,人们都很熟悉。每逢春末夏初,柳絮便随风而起,忽上忽下,漫天飞扬,飘摇不定。有时会落到人们的身上、脸上,乃至眉毛上、提包上,实在是令人厌烦,且又无可奈何。而诗人们却把柳絮当作吟咏对象,或贬或褒,各有主张。多数人只把柳絮当作一个词用,既不贬也不褒。先看贬斥它的代表诗作杜甫的《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用“颠狂”贬斥柳絮,倒也恰如其分。而不贬不褒的诗居多,读来颇感自然流转。如唐·李商隐《对雪诗二首》其二:“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以柳絮喻飞雪十分形象。宋人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闲适优雅,给人以美感。至于赞扬柳絮的名作,当推《红楼梦》中作家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吟出的《临江仙》柳絮词,原文和故事放到后面再作分析介绍。
  那么,何为柳絮呢?《汉语大词典》注释说:“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因为柳絮来自柳树,它的分布自然和柳树一样,主要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其他各地也均有存在。换句话说,只要是有柳树生长的地方,柳絮自然会应时而随风飞扬,世世代代,莫不如此。
  诗词曲赋往往是“杨柳”并提,一般多泛指柳树,特别是垂柳。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温庭筠《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收。”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中的杨柳,也都是泛指柳树。因为古时“杨”指蒲柳,故杨柳放在一起用,多泛指柳树。值得注意的是,柳絮还有两个别名,颇为文雅,诗词中也多有所见。
  柳絮,也称为杨花。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杜甫《曲江对酒》诗:“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宋陈偕《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烟。”在诗词中,什么时候用“柳絮”,什么时候用“杨花”,这和韵律平仄有关,需用“仄声”时,适于柳絮;需用“平声”时,适于杨花。此乃一家之言,只供参考。
  柳絮,有时又称柳花。《汉语大词典》注云:柳花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如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元·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曲:“小玉栏干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二是指柳絮,和杨花一样,是柳絮的又一别称。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之四:“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孩童捉柳花。”宋·扬伯喦《臆乖·柳花柳絮》:“柳花柳絮迥然不同。生于叶间成穗作鹅黄色者,花也;花既退,就蒂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注意,就韵律而言,柳花则前仄后平,既不同于柳絮,也不同杨花,适于前仄后平之句。
  通过上面一些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柳絮随风乱飞,肆意扑面,实在是令人讨厌。但它飞入文学,成为诗词曲赋的创作题材,对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不可或缺。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事物的两重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柳絮还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有趣的故事,脍炙人口,长传于世,更是值得赞扬和继承。
  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时期的才女谢道韫,“陈郡阳夏人,幼聪慧,能清言,善属文” ,是宰相谢安侄女。一次,“谢太傅寒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因为雪花和柳絮极为相似,故谢道韫以柳絮喻飞雪,乃神来之笔,于是便获得了“柳絮才华”之美誉,赢得了后世纷纷赞扬。唐·王维《赠太守》诗:“同云降雪,常闻柳絮之诗;献岁改春,即赋椒花之诵。”宋·苏轼《谢人见和前书》诗:“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宋·朱淑真《观雪偶成》诗:“凭栏观雪独徘徊,欲赋愧无柳絮才。”宋·李清照《青玉案》词:“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凡比种种赞美诗词,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另一位赞美柳絮的名家,是曹雪芹。他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道:“当暮春之际,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便作了一首咏柳絮的词《如梦令》。宝玉看了夸奖一番,于是由林黛玉召集,大家以柳絮为题,分头抓阄。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南歌子》,黛玉拈得《唐多令》,宝玉拈得《蝶恋花》,宝钗拈得《临江仙》。各自以题填词,完成后,大家公认宝钗写得最好,当为第一。”宝钗《临江仙》全词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中六首咏柳絮诗词中写得最精彩的一首,结尾两句已成名句,后人纷纷引用,评价甚高。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对这首词很是满意,非常自豪地说:“我想柳絮是一件轻薄无根绊的东西,然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薛宝钗在《红楼梦》人物中很会作翻案文章。这次为柳絮翻案,真是既有力度,也有深度。柳絮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不可代替的。仅此而论,曹雪芹是有见解有气魄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既有正能量,也有负作用。柳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虽然随风乱飘,直扑人面,讨厌至极,但它对诗词曲赋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我撰写此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