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孩子们的冬天
文章字数:2431

  □李玉滨

  上个世纪60年代,哈尔滨的冬天特别寒冷,白天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夜晚都在零下30—40摄氏度。人们呼出的都是白雾,孩子们头上戴着厚厚的棉帽子,在迎风和两边帽耳朵上都挂着白霜。他们的脸蛋儿冻得像红苹果似的,还有的淌着鼻涕,用袄袖子擦来擦去,一个冬天下来把两只棉袄袖子擦得锃亮。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孩子们并不在屋里猫冬,他们天天在外面互相追逐着、打闹着、喊叫着、欢笑着,不顾寒冷挥洒着能量和热情。不大的工夫就跑得浑身是汗还不时地摘下棉帽子凉快一会儿。他们头发上和帽子里都是冒着热气。随手把两只手闷子也扔在了雪地里,他们什么都顾不上,开心就是目的。
  那时的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大人们陪伴,更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孩子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创造着心目中想要的东西,达到自己寻求的尽善尽美的感觉。那时候的孩子们可玩的活动很多,像到各个学校操场上滑冰、在马路上打爬犁、滑脚滑子、抽冰尜、打雪仗,上房掏鸟窝、院子里堆雪人、滚雪球、用箩筐扣家雀儿等,孩子们还自己动手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爬犁。
  爬犁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一种是铁制的。大多数的爬犁都是用木板、木方和铁丝或铁筋制作而成,少数的爬犁是用铁管和三角铁焊接而成。先用电焊焊接成一个铁的框架,然后在上面再安装上木板,一般这样的爬犁都是苏联人用的多,也有的在木制爬犁下面安装一对冰刀。
  爬犁的样子很多,有一个人打的小爬犁,打的时候要助跑,产生冲力后侧身扑到爬犁上,用一条腿在后面控制方向。有的做个舵,用木板和爬犁连接起来,一个人坐在前面,用双脚蹬着舵控制方向,一个人在后面推。当速度加快了以后,推的人立刻跳到爬犁的后面。这样的爬犁是可以增加人数的,前面掌舵的人两条腿中间可以坐一个小孩,后面还可以蹲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还有用一块很长的木板把两个爬犁连接起来,这样的爬犁很长很大,能坐好多人。
  当时哈尔滨街道上没有专职的清扫人员,下雪后的马路上,人踩车轧就形成了一条一条的冰雪路面。
  我家门前的货栈街坡度很大,是一个天然打爬犁的好地方。来打爬犁的孩子特别多,有一个人打的,也有两个人或多人打的。在坡路的顶端是邮政街街口,那里是孩子们出发的大本营,爬犁一个接着一个向坡下冲去。
  特别是多人乘坐的大爬犁,先要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趴在爬犁上,用双手掌舵。然后几个孩子骑在他的背上,大家都坐好了以后,一个大一点孩子在后面使劲儿推,这时爬犁开始启动,由慢到快,越来越快向坡下冲去。你听吧,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喊叫声、欢笑声,伴随着风声和溅起的雪雾,呼啸而过,这是孩子们最惊心动魄、最刺激和最兴奋的时刻。一座座黄房子,一排排板障子,一棵棵老榆树从眼前掠过。爬犁载着孩子们冲过了上下夹树街,慢慢在曲线街街口停下来。这样的爬犁能行驶到很远,片刻孩子们都恢复了正常状态,此时互相交流着心情和感受,有说有笑抱着爬犁再走回上面的邮政街街口。
  有一天晚饭后,我们擦完地板搞完卫生,大哥带领我们几个出去打爬犁,我们太高兴了,因为这样的机会不多。我们用一块长木板把两个爬犁连接起来,他1.84米的大个趴在爬犁上把着舵,弟弟妹妹都骑在他背上,我在后面推。于是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从邮政街冲过了夹树街,冲到了大白楼下面的曲线街街口。往返多次玩得真痛快,大家高高兴兴很晚才回家。
  我家房子的对面住着一家苏联人,家里共有四口人。有爸爸妈妈,他们的女儿叫丹娘,儿子叫婼历。婼历的爸爸是火车司机,高高的个子很强壮。每年的12月初就在他家的地里用木板制作一个一米多高的平台和斜坡,然后接上胶皮管子在上面浇水,制作一个冰滑道。他家的爬犁很大很精致,是用角铁焊接而成的,既结实又漂亮。
  婼历的爸爸只要休班,就带着两个孩子打爬犁,妈妈总是站在门口观看。每次爸爸都是趴在爬犁上,丹娘和婼历骑在父亲的背上,从滑道上冲下去,他们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我很羡慕这一家人,他们真会生活,我的爸爸什么时候也能像婼历的爸爸那样带着我们打爬犁,该多好呀。
  松花江街派出所的民警经常出来制止,不让孩子打爬犁,说是怕出交通安全事故。抓到后轻者没收爬犁,重者还要到松花江街派出所里接受批评教育,甚至找家长来。所以见到警察来了,孩子们就互相转告、喊着、叫着抱着爬犁都跑掉了。那时候一天就能看到几辆马车,几天才能看到一辆汽车,孩子们都认为这是小题大做。
  脚滑子在当时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一个代步工具,无论是上街或者上学,他们脚上都绑上一只或者两只脚滑子,这样既轻快又省力。脚滑子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找来一条板障子,锯成和鞋一般大小,用两根铁丝固定在木板的下面,再用皮子做三对皮套钉在两侧,用一根绳子穿过皮套,把脚固定在脚滑子上,这样就可以滑行了。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们还没有放寒假,漫天大雪下了3天3夜,大雪都没过膝盖了才停下来。大人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学,市政府决定放假一天,全市总动员上街清理冰雪。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挥动着各种工具,把街上的雪都堆到了板障子里面,堆积的雪堆比我们的个儿还高。
  过几天,雪堆就变得结实了,我找来了玩伴金庆风在他家的窗下,就是上夹树街一侧的雪堆里掏洞。我俩用小铁锹和“火铲子”把雪都掏出来,再放到雪堆顶上。洞越掏越大,外面的雪堆越堆越高。就好像在雪里挖了一个“暗堡”,又在两面掏出几个“枪眼”。躲藏在里面还可以向外瞭望,感觉很神秘很安全,特别好玩。里面没有风也不冷,这儿就变成了我俩的家,天天在里面玩,中午妈妈来叫吃饭都不想回家。总觉得我们干了一件大事特别高兴,还有一种成就感。
  我们每天在里面不断地修整完善,细细打量着自己的“作品”。还学着军人的样子向外面瞄准、射击、扔雪块,一种坑道战的感觉找到了。后来地堡变得越来越结实,我们还可以爬到上面去玩,每天爬上爬下的感觉真过瘾。就这样玩了一个冬天,直到来年3月冰雪开始融化,慢慢的“雪堡”消失了,只留下一段记忆。
  哈尔滨的冬天是寒冷的,空气有时好像都凝固了。可这里的孩子们见到了冰雪却更加活跃起来,用他们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搅热了冰雪,玩转了冰雪,燃烧了冰雪。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