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米香飘全国 金字招牌越叫越响
方正县以科技赋能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带动稻米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章字数:1447

  大米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流水线上包装好的大米。  
  马宇兵 本报记者 郝欣

  一粒稻米要经过38道工序才会成为一粒可以装袋出售的大米,端上百姓餐桌。冰城大米为啥优秀,不仅仅是因为水土好、品种优、种植技术过硬,还因为日新月益的现代化生产流程,保障了每一粒米的品质与口感。
  临近春节,正是稻米加工、销售旺季,记者走进方正县的大米加工企业,强烈地感受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融合发展释放的产业优势,现代化生产技术正为稻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从季节性加工到全年生产
  方正米“走”更远
  1月13日,记者走进方正县宝兴乡新龙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智能加工机器正将稻谷脱壳、打磨,“吐”出晶莹剔透的大米粒。车间二楼的中控室里,公司经理王德龙正紧盯电脑屏幕,监控整条生产线的设备状况。
  “这是新投产的富硒大米智能生产线,年加工量能达到70万吨。”说起车间里的设备,王德龙如数家珍。30年间米业生产的变化让王德龙感慨不已:“过去,大米只能从10月加工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因为夏天农民手里就没有原粮了。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大米‘走’不远,最远只能卖到主城区和周边县域等地。现在不同了,我们有了5000吨的恒温仓,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新大米’,现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都有我们的销售网点。”
  从季节性加工到全年生产,现代化设备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方正大米”的美味,也让“方正大米”的品牌越叫越响。
  从人出力到“机器人”上阵
  “智能厂房”显身手
  走进方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黑龙江秋然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成的稻米加工“智能厂房”里,车间内4条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在运转,稻米加工从脱壳、谷糙混分离、色选、抛光到装袋,所有环节全部自动化完成,稻米加工从传统的机械化生产方式迈进了智能数字化时代。
  在这座年加工能力超60万吨的“智能厂房”车间内,在岗工人只有五六人,他们通过屏幕监督着整座车间的运行,8台巨型机械臂移动、抓取、码放,一袋袋新米被抓离生产线,整齐堆放,只等叉车把它们运走装车。“除了高效智能的机械臂,我们还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红外色选等设备,新组建的生产线全自动化程度高,稻米的加工精度高,生产出的大米不破坏营养成分。”秋然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冰松告诉记者,经过38道工序后一粒粒白色的大米装袋、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
  产粮大县向“精深”要发展
  方正经济开发区内,一座现代化的稻米深加工产业园区已拔地而起。这就是由方正县政府和哈尔滨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方正活米产业园。
  “水稻当中95%的营养集中在重量仅占水稻3%至5%的胚芽和糊粉层中,过去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造成胚芽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如今我们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哈尔滨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CEO赵阳告诉记者。
  依托活米智慧工厂,方正县将搭建起留胚米衍生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未来,方正富硒优质稻米将被留胚加工成高端产品,销往全国市场。
  水稻适度加工产业研究院是园区的“大脑”,将致力于水稻适度加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未来,产业园内将建成水稻适度加工设备生产基地。一套套先进的稻米生产加工设备将从方正销往全国,促进稻米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开发,提升稻米加工产品附加值。
  方正县正以科技为牵动,全面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生产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由农产品初加工向食品精深加工延伸,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方正富硒稻米品质和附加值,进一步擦亮“中国富硒稻米之乡”金字招牌,为哈市端牢“中国饭碗”、打造“现代农业之都”贡献力量。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