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生财有“稻” 打造“网红打卡地”
通河县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文章字数:1269

  百亩花田远近闻名。 
  王磊 杨依明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冰城8月,稻香蟹肥,乡村游、近郊游迎来最火时节。位于通河县祥顺镇的新乡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成了“网红打卡地”,占地6800亩的园区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吃、住、游“一站式”服务,游客不仅可以捞虾、捕蟹、逮鸭子,还能赏“百亩花田”,感受农耕文化。
  科技种田造就“一田双收”
  走进新乡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园区,风吹稻田,稻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游客走在田埂上,捞虾、捕蟹、逮鸭子,抓来的吃食可以在农家院里现场加工;也有人在园区营地租一个烤炉,直接在田边开始了烧烤;营地的小树林里支起帐篷、扯起吊床,大树下乘凉,躺在林间听阵阵松涛、声声蛙鼓。
  园区负责人屈耀明告诉记者,园区经过6年多的建设,生态农业综合体各项功能基本齐全,这里集赏田园风景、品农家美食为一体,成了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8下旬至9月底,园区平均每天都会迎来一二百人,到了周末,村里的“农家乐”都会住满,不预订都没房间。
  指着一望无边的稻田,屈耀明介绍,园区的水稻种植以生态绿色为主题,有机虾稻、蟹稻、鱼稻、鸭稻以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分院的种植养殖技术为支撑。科技为农业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让农民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增加了农业附加值。
  发展旅游产业,美景引客进村
  如果说乡村美景有颜色,通河县新乡村的生活就是七彩的。一进入8月,新乡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内的“百亩花田”就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玫红的福禄考、金黄的万寿菊、靛紫的马鞭草、粉嫩的八宝景天争奇斗艳,花期一直持续到9月底。这“百亩花田”是远近闻名的宿根花苗圃,不仅周边村镇绿化彩化的花苗出自这里,就连县城也用这块田的苗。依靠“鲜花事业”,乡亲们圆了“七彩”小康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
  “百亩花田”连着一条“风车长廊”,一串串七彩风车随着清风飞速转动,将绿色的田野映衬得格外生动。“风车长廊”的另一端连着农耕文化体验区,该区域设置了数十组草编雕塑,将“通河生态稻”从种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展示,憨态可掬的“虾兵蟹将”守大门,活灵活现的鲤鱼、耕牛、农夫雕塑立在田埂上,迎接入园的游客。
  农耕文化再结合特色农家菜,让乡村美景多添了几分烟火气,成为吸引游人、留住游客的一大亮点。
  多种经营拓宽致富路
  与“风车长廊”构成回廊的是绿色生态采摘区,这里种植着葡萄、苹果、油桃、草莓,“观光+采摘”让乡村游多了更多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屈耀明告诉记者,苹果、油桃树苗冬季怕冻,都要移植到温室内,几年来,乡亲们摸索出了一整套种植技术,在黑土地上打造出了“南果园”,采摘成了园区游览最吸引人的环节。下一步,整个园区将继续沿着这条特色发展之路走下去,通过打造生态采摘,让水果种类更加丰富,形成多种经营,拓宽乡村增收致富路。
  近年来,通河县把发展农旅融合作为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依托文化生态资源,竭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调整+观光休闲”,以休闲观光、乡村风情旅游为特色,把村屯打造成集风光欣赏、休闲度假、历史教育、农村新居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