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文章字数:2250
■新华社记者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亿万人民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4月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空气清新。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海南热带雨林是“国宝”。
谈及设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相关工作,总书记说:“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坚定走生态文明之路,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
一个故事耐人寻味。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带队到平潭调研,途经一个村子时,他跟随行同志谈起一段历史:乾隆十四年,当地发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剧,无人幸免于难,只逃出一只小猪。
习近平沉痛指出:“我们应该在这里建立一个生态环保的反面教育基地,让子孙后代都明白生态保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放眼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两者命运与共、兴衰相依的规律。
2016年新年伊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许多参会人员感觉“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三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刻阐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辩证关系和战略考量。
6年多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共抓大保护不仅没有影响发展速度,还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南有长江、北有黄河。
在三江源头,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
自古文明依水而兴。习近平总书记的“江河战略”,正是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谋划。
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牵挂。
秦岭,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的第一站。
曾经,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如块块疮疤令人痛心。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
迎着清冽山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针对陕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腾格里沙漠污染、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零容忍的态度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一”系统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更加系统。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系统部署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立法设定六五环境日,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50多年前,年仅13岁的习近平到了漓江。“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神话故事里一样。”习近平后来这样回忆。
2021年4月,到广西考察,在漓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下转第四版)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亿万人民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4月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空气清新。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蜿蜒山道,深入五指山片区。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海南热带雨林是“国宝”。
谈及设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相关工作,总书记说:“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坚定走生态文明之路,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
一个故事耐人寻味。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带队到平潭调研,途经一个村子时,他跟随行同志谈起一段历史:乾隆十四年,当地发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剧,无人幸免于难,只逃出一只小猪。
习近平沉痛指出:“我们应该在这里建立一个生态环保的反面教育基地,让子孙后代都明白生态保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放眼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两者命运与共、兴衰相依的规律。
2016年新年伊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许多参会人员感觉“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三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刻阐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辩证关系和战略考量。
6年多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共抓大保护不仅没有影响发展速度,还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南有长江、北有黄河。
在三江源头,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
自古文明依水而兴。习近平总书记的“江河战略”,正是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谋划。
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牵挂。
秦岭,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的第一站。
曾经,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如块块疮疤令人痛心。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
迎着清冽山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针对陕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腾格里沙漠污染、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零容忍的态度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一”系统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更加系统。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系统部署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立法设定六五环境日,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50多年前,年仅13岁的习近平到了漓江。“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神话故事里一样。”习近平后来这样回忆。
2021年4月,到广西考察,在漓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