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土肥料+本地水土”种好生态稻
通河生态稻“藏粮于技”持续提质增效
文章字数:1003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早春时节,通河县工业园区的崇古尔河生物肥厂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作业,为春耕生产备货。
  这家生物肥厂是通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入7000万元,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专门加工适宜通河生态稻田土肥配方的“本土肥料”。
  崇古尔河稻米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生物肥厂的负责人卢士明介绍,从现在开始到端午节水稻秧苗下地,这段时间是肥料生产的黄金期。现在这个厂每小时可生产30吨生物肥,今年预计完成30万亩至50万亩的稻田备肥任务。
  通河县崇古尔河稻米农业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立,稻田面积达29万亩,是通河县规模最大的稻米合作社。去年,合作社引进哈工大技术,首次尝试了旱稻种植,获得了大丰收。今年引进的生物肥加工项目,属于“联合社、优质化、生态化”组合拳的举措之一,通过推行全新的农业“三减”种植模式,为通河生态稻“藏粮于技”又打开了一扇窗。
  卢士明介绍,一片土地要实现有机种植,需要三至五年持续改良土壤才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合作社才产生了自建肥料厂的想法。肥料厂加工的生物肥实际是一种生物有机无机掺混肥,可根据具体土壤情况来调整肥料配比参数,以达到改良土壤、稳产增产的目的。通过逐年减量施化肥、精准施肥,以实现水稻有机种植。
  合作社建起了肥料厂,亲民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首先让农户得了实惠。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滕庆山说:“今年农资普遍涨价了,种植户都感觉到了压力。社员们抱团备春耕,农资成本降低了不少,种子、化肥都用合作社的,其他农资也有统购渠道,用了合作社的种肥,秋天收粮每斤还多给3分钱。如今种地真是省心省力更省钱,丰产丰收有保障。”
  近年来,通河生态稻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不断提档升级,在绿色农业“双百工程”支持下,稻米全产业链实现“六统一”,朝着“现代农业之都”稳步迈进。优质稻米对接了“两头两尾”,省、市级龙头米企迅速崛起,有机米生产线、功能米生产线、胚芽米生产线陆续登场,进一步将稻米附加值推向新高,稻米的优质优价鼓起了农民的腰包,进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今年的农业生产,我们将继续发展旱稻种植,扩大鸭稻、鱼稻、蟹稻等立体种植养殖面积,让有机稻持续提质增效。”卢士明表示,合作社还将借助“自己的肥料厂”对稻田进行土质改良,通过“藏粮于技”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为水稻双减、修复改良土壤、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