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冬季大棚春满园 反季菜丰富“菜篮子”
冰城反季节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菜农“猫冬”变“忙冬”,钱袋子更鼓了
文章字数:1631
  农户采摘新鲜果蔬。
  大棚里的榆黄蘑丰收了。
  本报讯(记者 郝欣)刚网购的新采摘的鲜榆黄蘑,从方正县的温室大棚发出的快递当天送到哈市主城区市民家中……冰城城乡间的农产品供销链,没被冰天雪地阻断。走进冰城乡村温室大棚,多种品类蔬菜、水果、食用菌长势喜人。随着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冰城反季节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反季节种植让冬天里的“菜篮子”“果盘子”更丰盛。
  巧打“季节差”
  鼓起钱袋子、丰富菜篮子
  大棚外冰天雪地,大棚内“金花”正盛。望着金灿灿的榆黄蘑一朵朵钻出菌包,方正县大罗密镇兴隆村农户王坤高兴地说:“反季种植食用菌,这条致富路走对了!”
  三年前,种水稻、卖原粮还是王坤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一入冬,农田和大棚都闲着。撂下锄头,人也闲下来了,不知道该干点啥。”王坤回忆。“为啥不把闲置育秧棚好好利用,搞反季种植增加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庞明路给王坤指了一条致富路。沿着这条路,王坤把自家冷棚改造成了暖棚,开始反季培育榆黄蘑。
  “榆黄蘑是著名的食用菌品种,色泽黄、香味浓、味鲜美、营养丰富,老百姓特别爱吃。而且榆黄蘑生长能力强、出菇快、产量高。”王坤告诉记者,榆黄蘑对生长温度要求很严苛,要保持在20℃以上,本来春夏才是榆黄蘑上市的季节。但反季种植能巧打“季节差”,原本冬季吃不到的地产榆黄蘑,现在成了市场的宠儿。从开始的1栋大棚,到如今的6栋温室大棚,王坤成了村里的食用菌种植能手,同时,带动了乡亲们一起搞反季食用菌种植。
  “每年元旦到春节,是我们村里的榆黄蘑采摘上市的旺季,乡亲们以每斤近20元的价格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顾客都抢着买。”庞明路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反季榆黄蘑越种名头越响、销路更宽。一栋栋温室大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了乡亲的钱袋子。
  冬季野菜“俏”,大棚变成“聚宝盆”
  “现在市民都讲究健康饮食,春节市场上,山野菜可比大鱼大肉受欢迎多了。”在阿城农场生态园区的温室内,忙碌的农户们告诉记者。寒冬里能吃上一口鲜嫩的山野菜,绝对是口福。阿城农场的“山野菜之王”刺老芽长势喜人,明年春节前后就能持续端上市民餐桌。
  “反季种植刺老芽,温度不能过高,水源要干净,不能打农药……”农户将刚从山里割下来的刺老芽枝条整齐地摆放在水池内,经过四五十天的生长,新鲜的刺老芽嫩芽就会生长出来。
  农场技术员介绍,刺老芽又称刺嫩芽、刺老鸦,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因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山野菜之王”的美誉,炒鸡蛋、炒肉、蘸酱吃都可以。通常情况下,刺老芽只在春天时才长出嫩芽,从去年起,农场开始尝试反季栽植刺老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春季的刺老芽每斤价格在30元左右,冬季能卖到每斤100元。
  “从传统蔬菜到特色的山野菜,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反季种植品种,不但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需求,更增加了反季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大棚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阿城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珍稀果蔬寒地出,科技支撑反季种植
  走进宾县永和乡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智能温室,所有的寒冷都被拒之门外。与别处温室不同,这里种植的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南方果蔬:枇杷、杨桃、木瓜、黑钻苹果……30余种特色果蔬长势喜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把南方果蔬移种到冰城,背后依仗的是先进技术支持。示范园区采用的是东北农业大学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园区内安装了先进的智能膜发酵装置,每年可利用3万吨粪污、1万吨秸秆生产出1.5万吨有机肥,有机肥为各类反季果蔬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园区温室的集热墙上安装有光热敏墙布,白天吸热、夜间放热,比常规温室利用阳光热能高出45%。仅靠阳光热能也能保持25℃室温。温室在寒冷季节也可以“连轴转”种植生产,春节期间能保证特色反季节果蔬供应市民餐桌。
  “原本园区内的土地并不肥沃,可是用上有机肥、采用了新科技后,温室里很多果蔬都长蹿了!”园区负责人王国庆告诉记者,园区内目前有温室11栋,今年春节前,温室里的果蔬就将成熟,给冰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提供更多更新鲜的选择。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