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让生活垃圾从“随手扔”变“随手分”
文章字数:1284
  (上接第一版)
  正向激励
  加大宣教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小程序
  为进一步激发辖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呼兰区探索通过垃圾分类“城市花园”小程序,开展垃圾分类环保豆兑换礼品活动,为辖区居民按户建立环保积分档案,实现“一户一码一人一档”的精准管理。同时加大入户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意识在居民心中落地生根。
  呼兰区城管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居民只要安装“城市花园”小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注册,就可以实现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居民可通过小程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智能识别垃圾种类。同时,居民在家中正确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拍照上传就会得到一定的环保豆,即可兑换相应奖励。环保豆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兑换洗碗液、垃圾桶、刀具四件套等生活用品。不同街道办会提供不同的兑换奖品。
  成效显现
  居民厨余垃圾日分出量持续攀升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小区点位产生的厨余量是垃圾分类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衡量垃圾分类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记者从城管部门获悉,截至10月初,呼兰区家庭厨余垃圾的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达到24吨。
  生活垃圾四分类中,废纸壳、酒瓶子等可回收物居民会自己拿去换钱,有害垃圾产生很少。因此,普通居民家中日常产生最多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体系中的枢纽环节。
  数据显示,呼兰区家庭厨余分出量正在持续且快速地提升。8月份日均分出量约2吨,9月份日分出量约18吨,截至10月份,呼兰区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超额完成。通过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头分类,以及源头减量措施不断深化,呼兰区其他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减少。
  机制建设
  实施三种投放模式,联动监督长效运行
  从源头分好垃圾,转运过程会不会走样呢?
  为此,呼兰区构建“三四五”运转体系,通过实施三种投放模式和多种运营方式,把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落实到位。
  呼兰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采取物管自投、自管自投、公企单位投放三种模式。全区确定物管自投模式小区226个,自管自投小区13个,垃圾点位353个,督导员353人,近2700个分类垃圾桶。
  采访中,许多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和垃圾车驾驶员都有约定的转运时间,定时定点转运。小区保洁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按时把垃圾桶推放到定点位置,及时转运垃圾。目前,呼兰区配置其他垃圾车28台、厨余垃圾车5台、有害垃圾车1台、可回收签约车5台,设置公交式分类收运路线42条。可回收垃圾签约5个街道及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全部完成。
  在监管层面,呼兰区全力推行垃圾分类,从上至下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并从党政两方面强化推行保障机制。
  呼兰区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实施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书记区长一同担任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一办五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全面统筹、组织、协调、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呼兰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坚持每月调度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定期开展督查、调研行动,发挥区垃圾分类办牵头协调作用,联动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推进力度。目前,全区部门共管、联动监督的长效运行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垃圾分类工作正不断提升效率。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