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在哈高校多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哈工大7项成果获奖,哈工程获奖项目曾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
文章字数:1355
  本报讯(柴振豪 董超 记者 王越)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某型水下无人航行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曾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
  哈工大环境学院王爱杰教授牵头的“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项目、仪器学院刘俭教授牵头的“超精密三维显微测量技术与仪器”项目、材料学院苑世剑教授牵头的“难变形合金异形整体薄壳双调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项目、航天学院齐乃明教授牵头的项目、材料学院叶枫教授牵头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化工与化学学院杜春雨教授牵头的“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机电学院卢礼华教授牵头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项目提出了水处理生物调控新原理,发明了控碳脱氮、解构脱氮和自养脱氮新技术,创建了系列低碳、少能、高效技术系统,突破了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脱氮的技术瓶颈和工程科技难题,在国内19个省市87项污水处理工程中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和应用推广,年净化污水量7.6亿吨,为我国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深度净化与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低碳解决方案。
  “超精密三维显微测量技术与仪器”项目突破了光学三维显微测量原理的多种瓶颈效应,攻克了椭球反射式显微物镜设计的理论与制造难题,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供了超精密级测量手段和装备保障,理论成果填补了国际标准计量的理论空白,使我国先于国际社会确立了光学显微仪器微结构三维表征的定值体系。
  “难变形合金异形整体薄壳双调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应变和应变率双硬化提高变形均匀性的叠加效应,发明基于叠加效应的双调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和装备,解决了传统单硬化成形技术的固有局限性,突破难变形合金异形整体薄壳制造技术瓶颈,成套技术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国之重器,以及高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运动车等行业的批量生产。
  “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电极材料多尺度调控、电池结构一体化设计、制造工艺全流程构建3个层次着手,成功解决了高端锂离子电池寿命与可靠性提升的国家重大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水下无人装备是未来海战的核心力量,具有重大实战效能,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具备研发能力。哈工程作为总体单位,联合中科院、中船集团等国内优势单位,经过10余年攻关,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某首型水下无人航行器,为我国水下国门安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使我国在高性能无人潜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推动了我国高端装备的出口,带动了行业内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为我国水下无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项目成果已经投入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9年,该项目作为“我国新型作战力量蓬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首次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链接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