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新字号”酱菜拓宽致富路
木兰县发展庭院经济富民富村
文章字数:950
  滇蒲+红辣椒制成的“新字号”酱菜。
  滇蒲
  +
  红辣椒
  “新字号”酱菜拓宽致富路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深秋,田里的活儿基本干完了。木兰县新民镇新华村的乡亲们忙着清洗蒲公英、红辣椒,并加工成酱菜。
  3年前,驻村工作队助力大学生杨博森回村创业,带领乡亲们种植“滇蒲”,在村里建起了茶厂,成了乡村“新字号”。今年,茶厂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木兰主食研究院合作研发酱菜系列产品。蒲公英遇上小园红辣椒,新品脱颖而出,成功带动了庭院种植,拓宽了致富路。
  一亩蒲公英收获6000多元
  54岁的焦秀兰是新华村第一批种植蒲公英富起来的村民,她家前后园子种满了蒲公英,一共3亩地,每年割三茬叶,三年挖一次根,每亩地可收益6000多元。乡亲们认准了这条奔富路,全村百余户都是蒲公英种植户,茶厂组建种植合作社,注册“一亩园食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将种肥赊给村民。秋后一算账,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
  蒲公英食药两用,杨博森把目光投向药膳市场,滇蒲叶肥、药用价值高,无论是晾成干菜,还是做成菜肴,口感和食味值都表现出优良特性,颇受市场欢迎。
  扩大产能增加产品品类
  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后,杨博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木兰主食研究院合作,开展滇蒲药膳研发,将性寒凉的蒲公英与性辛热的辣椒结合,研发系列酱菜产品,包括原味、辛辣、麻辣等多种口味。
  杨博森介绍,蒲公英清洗、切断、揉捻用的是制茶生产线,今年酱菜产能在2万罐左右。产能提升,带动了农户种植结构的调优、收入增加,也丰富了产品品类,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产业兴旺开始反哺乡村
  新华村药茶厂依托已撤销的小学校舍建成,村委会以土地入股,每年从企业收益固定分红,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除了给全村脱贫户每年分红,村里挖渠修路的钱也够了。
  当年,驻村工作队帮着设计好的菜园合作化种植、村企共建生产模式,明确了产业兴旺后对乡村建设进行反哺。杨博森做的比预先设定的更多。去年卖掉最后一批茶后,他拿出万余元,为本村安装了5盏新路灯。今年,他打算再给两个附属屯也添置一批路灯。
  茶厂累计投入数百万元,种植基地发展到近千亩,相关系列产品也都申请了SC生产认证。杨博森说,国家倡导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是企业发展的好机会,也是新华村的机会。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带领乡亲们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更快奔上致富路。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