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草莓西红柿 “红透”致富路
方正县建国村引进西红柿新品种,打造特色果蔬“金招牌”
文章字数:1233

  林洪波介绍草莓西红柿的特点。
  杨洪亮 王雅颀 本报记者 郝欣文/摄
  金秋十月,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村民在棚室里种植的“草莓西红柿”正值成熟期,目前市场收购价在每公斤20元左右。良好的市场行情,让这一柿子新品种,成为当地乡亲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引进新品种
  草莓西红柿成增收“金疙瘩”
  “尝尝我们的‘草莓西红柿’,特别甜、特别可口。”种植户林洪波逢人就炫耀。一大早,他就来到自家大棚,仔细查看西红柿的长势。他说,这是他第三年种“草莓西红柿”,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这条路选对了。
  在一片绿色中,一颗颗西红柿或红或绿挂在枝杈间,惹人喜爱。“坐果率和长势都不错,这一茬儿,起码能摘两三个月,就是春节消费者也能吃上咱的‘草莓西红柿’。”林洪波告诉记者,这茬西红柿是今年7月底种的,现在开始陆续成熟上市。收购价大约每公斤20元,比一般的西红柿每公斤多卖10多元。“现在摘‘草莓西红柿’,就跟摘‘金疙瘩’的感觉差不多。”林洪波笑着说。
  采访中,林洪波掰开一颗“草莓西红柿”介绍:“这种西红柿个个沙瓤儿,个头比普通西红柿小,外形看起来像草莓,所以叫‘草莓西红柿’。别看它个头小,但它的糖分高、营养丰富、口感酸甜,特别适合鲜食,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是大超市里的抢手货。”
  林洪波告诉记者,他在哈市举办的一场农产品展销会上首次认识了“草莓西红柿”,马上就引种到自家大棚。“一开始也是抱着试种的想法,现在看到真真切切的效益,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林洪波说。
  每到摘西红柿的时候,林洪波总是早早地来到大棚里,除了准备摘果外,他还要仔细查看西红柿的长势。“‘草莓西红柿’对种植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在引种之前就对水质和土壤按照种植要求进行了改良。”林洪波说,为了进一步提升草莓西红柿的品质,他们还用大豆、豆粕代替了传统肥料,避免土壤板结等问题,同时,配合使用生物有机肥。“这样种出来的草莓西红柿甜度高、口感好,真正做到了高品质、无公害。”
  品质新农业 树立特色果蔬“金招牌”
  “‘草莓西红柿’成功扎根乡村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农人’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方正镇正在打造特色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全镇乡亲走上品质农业的发展之路。”方正镇副镇长徐景海向记者介绍方正镇未来的“大棚规划”。
  目前,方正镇已经统一聘请了技术员进村屯、进大棚,实地向乡亲传授“草莓西红柿”等特色果蔬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放弃了传统品种,改种效益更高的新品种。一茬又一茬的特色果蔬,承载起乡亲增收致富的幸福梦想。
  “我们还准备把镇里350栋果蔬大棚全部改良提升,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领办,坚持园区化打造、标准化种植、一体化培育、品牌化运营,从种植、施肥到包装、销售严格把关,大力提升果蔬品质。”徐景海说,品质是保障,下一步,方正镇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将继续做强品牌、做大优势,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将通过电子商务等网售平台,将“草莓西红柿”等镇里出产的特色果蔬卖向全国,把方正镇特色果蔬这块“金招牌”,打出去、叫得响。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