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有感
文章字数:2365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天安门城楼上传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令人荡气回肠,我随手翻拾年少时即熟悉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高声吟诵,一幅幅历史画卷在眼前飘过,心潮起伏,一时难扼,久久不能平静……
对照《毛泽东年谱》(第5卷494-497页)大致可知毛主席1965年5月在井冈山写词时的行动轨迹。
1965年5月21日,72岁的毛主席乘汽车离开长沙,由张平化(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汪东兴(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陪同前往井冈山,当晚到达茶陵,入住茶陵县委办公室。5月22日上午,杨尚奎(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前来迎接,毛主席一行驱车从湖南进入江西省永新县境内。稍加歇息后,开始向井冈山进发。
汽车行至龙源口附近缓缓停下,毛泽东出车门举起望远镜环视当年的旧战场,脸上露出微微笑容,继而车子向前开进,途经三湾、大城、茅坪等地。这正是他老人家当年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所走过的道路。下午5时许,到达雄奇险峻的黄洋界,身披大衣的毛泽东,精神焕发,健步登上黄洋界哨口,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小路和与敌军鏖战留下的壕沟顿时跃入眼帘。在阵阵竹涛声中,毛泽东站在黄洋界纪念碑前久久不语。
毛泽东在井冈山住了一周,他向当地干部详细了解井冈山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况,当得知几位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还健在时,毛泽东便把他们接到茨坪,与他们合影留念。5月29日下山前,毛泽东还接见了井冈山当地的农村社员、工人、干部、学生1700多人,在上山的第4天即5月25日这天,毛泽东挥笔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其诗词同其在政治、军事领域一样,独步天下、无人能及。他独领风骚的诗词之作,娴熟的诗词技巧与艺术,使得毛泽东这位伟人成为诗词大家。当年,毛泽东与郭沫若、柳亚子等人的诗词唱和成为文坛佳话。何以如此?我想这与他过人的天赋有关,尤其与过人的勤奋有关,诗词曲赋相伴毛泽东的一生,尤其在晚年,他几乎一半时间生活在诗的空间,欣赏、研读诗词构成他晚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抑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他的生命存在方式。有人从他中南海书房的诗册中整理过一份他研读过的诗词目录,这份目录收录的仅是毛泽东欣赏、研读诗词时圈划批注过的,其中共包括429位诗人的作品,总计诗词曲赋1590首,其中诗1180首、词378首、曲12首、赋20首。从其范围看,中国各历史朝代的诗集及历代诗人的作品他都广泛涉猎,也就是说,各个历史朝代的诗集,各种不同的诗体,众多诗人各种不同题材和风格的诗歌,毛泽东几乎都一览无遗地阅读过,且毛泽东读诗时也总要在诗词旁圈圈点点、勾勾画画作些批注。可见,毛泽东的勤奋远超一般人。
仅凭天赋勤奋就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词,我想不会。一定会有特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及其背景触发了他内心深处蛰伏已久的灵感。因为诗词常常成为毛泽东用来表达内心政治意愿的工具,毛泽东写词、读词、论词,借诗词抒发豪情,借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志愿。
那一定是1965年国际、国内情况令他堪忧:国内,1958年开始的3年“大跃进”失败直至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与一些中央领导人发生分歧;国际,1964年矿工出身、在联合国大会讲话上用皮鞋敲会议桌略显鲁莽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以后,好打猎、喜酗酒、平庸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仍然坚持苏共20大、22大所规定的政策。1965年3月,苏共发起召开了“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协商会晤”会议,即莫斯科三月会议。纠集了几十个国家的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并趁中国“大跃进”失误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自然灾害,采取撕合同、撤专家、逼还债等手段向我们施压,中苏已呈全面对抗之态,且已无转圜可能。
另一方面,美国在越南的战争行为不断升级,不仅轰炸越南北方,而且把战火扩大到老挝和柬埔寨,在中国南疆插上了一把刀子。印度尼赫鲁政府也不甘心1962年中印边界之争兵败,亦蠢蠢欲动。与此同时,苏联和美国企图联手主宰世界最大限度地孤立新中国。新中国在国际上怎样打开新局面,还处在摸索之中。
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是经过“三湾改编”后挺进井冈山。没有“三湾改编”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没有新中国。在毛主席看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又到了在井冈山冲破多面来敌“会剿”的重要时刻。国际上敌对和反对势力的围堵、与其开展的硬仗已经打响……
1927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队伍到了三湾,在各个团、营、连都设立了党代表,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给部队注入了新的生命。抑或毛主席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一次重上井冈山,针对那些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丧失信心的人,也需要来一次“改编”。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38年后千里来寻当年战斗过的故地,为的是从这座似有无穷力量的圣地中吸收新的动力,从历史的硝烟中摸索新的战斗豪情与勇气,以表达不惧困难打破困局的决心,以遂久存不坠的“凌云志”。当下,国际上反共反华势力妄想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开来;妄想扼杀或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妄想欺负、压迫、奴役中国和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华民族打破困局,应从毛泽东的教诲中吸取勇气、精神、智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藐视困难险阻,气扫六合乾坤,祝愿并相信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再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遥思其词及作者,心潮难平、浑身充满力量……